流泱不太明白,为什么师傅要带着她去。
算下来,他离开果老县三年,就压根儿没想过那个家,她觉得青椋山才是她的家。
进门之后,也就十四五的少年人,晒得黝黑,还在忙活砍柴呢。
一处小宅子,一家四口,但不是父母,而是哥嫂。还有个七八岁的孩子站门门口,眼神充满好奇。
虞河的父母早在七年前就双双离世,是哥嫂把他们养大的。
中年人走出来,实诚汉子,先让妇人去倒了两碗水,然后搬来凳子,就坐在凳子上聊着。
流泱差不多一直盯着虞河,因为那年山主跟赵长生去接她的时候,她也在河边洗衣服。不过明显虞河是要比她好的多,少年人明显是想着劈好些柴,留着给哥嫂烧呢。
就听陈文佳与那夫妇闲聊,当哥哥的在意的是,到那青椋山学武,以后会不会有出息?能不能养活自己?能不能娶到媳妇儿?当嫂子的不太一样,在意的是苦不苦。
陈文佳一一解答,学武不是享福,想要有出息,受苦是肯定的。
她指了指流泱,说这是她的亲传弟子,苦不苦不知道,但每年至少要花四个月行走练拳,起码也是有千里路的。
再就是问陈文佳,一年能回去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