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养性的追求,发生了根本上的矛盾和本质的冲突。
这种矛盾冲突不可协调,非此即彼。
这有点像是“异端”。
理念之争里,“异端”是比“异教徒”更应该消灭的存在。
苏乙刚开始和陈识争论时,很无法理解陈识的想法,觉得他迂腐、守旧,不知变通。
甚至他不无恶意地猜测,陈识是酸葡萄心理,见不得他的武学理念更科学、更先进,不肯承认自己的落后和失败,所以恼羞成怒。
但随着两人争论的深入,苏乙渐渐了解了陈识,明白了陈识内心的矛盾,知道自己这么想是小人之心了。
两人最核心的矛盾点在于,武术,到底应不应该只要能打,就够了?
如果武术失去了境界,失去了哲学上的思考,失去了人文甚至是艺术上的追求,那武术岂非重新变得粗鄙不堪起来?
那对于武术来说,到底算是进步,还是退步?
这个问题,即使是苏乙也无法回答。
从当下来看,甚至是从苏乙那个年代来看,苏乙的做法无疑才是对的。
但如果把这个问题的宽度涵盖千年,甚至万年呢?
谁也不知道蕴含了哲学境界、人文艺术的武术,会升华